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十大趋势

  1月8日,在“2016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暨第三届普惠金融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宏观层面,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转型不乏亮点,第三产业占比、消费占比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猛,供给侧改革成为新的思路,互联网金融定位服务实体经济将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互联网+”的大潮下,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率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消费者保护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的变革,以及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突破将推动金融业务重构;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体现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金融供给的影响,将获得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报告》指出,以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获得银监会颁布的银行牌照为标志,中国开启了互联网银行时代的大门,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专属化的产品体系、包容性的渠道策略、低成本运营模式有助于互联网银行体现相对竞争优势,大型互联网公司依托数据资产,商业银行轻资产战略的实践已经开始。P2P方面,行业规模增长迅猛,成交金额、参与人数持续增长,产品利率下降,期限上升,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行业高集中度趋势显现,以前三季度成交量统计,北京、广东、上海占比超过70%,成交量排名前十的平台占比超过40%,此外,累计问题平台占比达30%,行业发展重点已不再体现为平台数量的增长,而更多的体现为优势平台的规模提升;P2P产品方面,车贷、房贷成为平台垂直化布局的重点方向,供应链金融类产品,可挖掘的资产规模大,核心企业的选择是关键;融资租赁类产品,受基础资产属性影响产品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资金流向可控;信用类产品,主要用于个人消费,对风控效率和精确度要求高;随着P2P资产规模的扩大,对风控技术的需求显著增强,一方面,具有用户规模优势的平台自我优化风控技术,另一方面,第三方征信公司凭借数据优势在风控技术方面可能更快形成突破,助力P2P风控效率的提升。股权众筹的发展有助于丰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获得了政策层面的积极鼓励,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140亿,同时体现出机构集中度高、平均资本实力较小以及平均活跃度低的特征。
  互联网保险方面,线上保险销售强劲增长,但仅占行业总保费4.7%,上升空间巨大;其中,人身险主要通过第三方渠道销售,财产险主要通过官网销售,不同险种渠道比较优势凸显;此外,产品创新成为互联网保险增长的强劲动力,结合场景开发新险种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原有保险产品的颠覆和优化成为互联网保险公司产品优势的直接体现;互联网背景下,社交网站的广泛使用,使得基于朋友圈开展相互保险业务更加便利,相互保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宏观政策、人口增长及其结构性变化、城镇化,消费观念改变等多因素助力社会消费增长,消费金融成为个人信贷产品的主要趋势,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企业、P2P多方发力消费金融,场景及流量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优势。截至2015年9月,全国已有网络小贷公司14家,和其他小微贷相比,网络小贷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实体经济结合紧密以及风险可控等优势。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小贷,行业增幅下滑,规模趋于稳定,平均放大倍数和2014年持平。此外,《报告》还从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证券、商业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对小微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做了重点分析。
  《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有如下趋势:
  一、互联网金融加速向纵深发展,行业调整仍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石。
  二、互联网金融政策规范将初步确立,监管套利空间逐渐缩小,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空前重视。
  三、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国内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迎来上市热潮。
  四、互联网金融生态战略或成主流,数据资产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优势。
  五、移动支付发展迅猛,支付去现钞化趋势更加显著,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商业模式重构。
  六、P2P 进入兼并重组期,数据和垂直行业定位成为获得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大型平台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
  七、互联网保险异军突起,结合大数据技术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相互保险”即将开闸。
  八、“供给侧改革”政策利好,消费金融爆发在即,场景和流量成为核心竞争力。
  九、众筹监管思路进一步明确,行业趋向规范发展,众筹发展驶入快车道。
  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加速,百万人才缺口有望得到缓解。

前面没有了
后面没有了